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概况 > 一所学校和一个时代的60年

一所学校和一个时代的60年

2013年07月15日 11:12:53 访问量:2001

第四部分:艰难岁月(19661976

19665月,正当高中八级毕业生喊着“一颗红心,两种准备”,“服从祖国分配,时刻听从党安排”等口号,满怀信心忙着复习、报名、体检迎接高考,准备象65年那样在高考中再打一个漂亮仗的时候。516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《五、一六通知》,到1966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《十六条》,“文化大革命”全面发动。鄄城一中和全国各地学校一样,也难逃这场劫难。196666,这场劫难在鄄城一中开始。从这天起,全校“停课闹革命”,几天之内,数以万计的“大字报”贴满校园,把建国十七年来的教育事业说的一无是处,斗争矛头首先直接指向广大教师。随着高考制度的取消,该毕业的也不再毕业,全部留校“闹革命”,这样高中八级、九级和十级分别留校5年、4年和3年,直到68年全部离校还乡,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。文革期间,各种红卫兵组织纷纷在学校出现。有“八.一八”,“红总”,“红指”等派别,山头林立,相互间大打派仗。接着是干部被揪斗,或靠边站,学校党组织瘫痪了,各处室及整个学校处于一片混乱之中。一中的党员干部许多被打成“走资派”、“叛徒”、“三反分子”、“修正主义分子”,大批教师被打成“反革命”、“反动权威”,特别是在“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”,一中的干部和教师前后有数十人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牛棚,剥夺了自由,受尽凌辱,还有更多的人被迫劳动。

鄄城一中的红卫兵是在首部红卫兵运动的影响下开展起来的。这些天真的青少年把学校正常秩序打乱之后,走向街头,走向社会,进行了“革命大串联”,各派学生自由结合,打起了背包踏上了赴京或南下井冈山之路。尽管广大教师这时都成了学生揪斗的对象,但一中的老师们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崇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感,不少人虽年老体弱,但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,仍坚持随学生队伍出发,一路上组织、照顾学生,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,从而使不少学生认识到老师仍然是自己的师长,并非阶级敌人,增进了师生感情,为后来的复课打下了思想基础。

继上海“一月风暴”之后,红卫兵很快又把斗争矛头指向学校领导和各级党政机关,直至进行“夺权斗争”。于是,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“革命委员会”,学生卢建刚成为当时的革委会主任,革委会副主任也由学生担任。但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是由于对党,对毛泽东的无限信赖,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在参加“保卫毛主席”进行“反修防修”的斗争,所以,从这个角度讲,他们也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受害者。其间,在学生主持下,高中十一级和高中十二级同时进校,共两个班,时间不长。当各公社成立高中时,这些学生又都分散回到本公社高中学习。

六十年代末,学校开始“复课”,那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。当时,教育体系已被打乱,学校工作长期停滞,多数学生素质极差,程度参差不齐,所以上课十分困难。对受无政府主义毒害极深的学生,让他们回到课堂,学习文化,更是难上加难。而鄄城一中的干部和教师迎难而上,做了大量的工作,使“复课”坚持下去。1972年江青反革命集团操纵和制造了张铁生交白卷事件,唆使青少年学生开展对“教育战线”的大批判,声言不当“五分加绵羊”的修正主义苗子。后来,在1974年的“批林批孔”运动中,又出现了“反复辟”、反“倒退”、“反右倾回潮”的浪潮,学校又一次混乱起来。

就是在这样复杂而又多变的情况下,鄄城一中的教师和干部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和责任感,从最初的“复课”时起,就挺身而出,不顾个人安危,坚定不移的备课、上课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。在当时,鄄城一中“复课”工作做得是比较好的,使不少学生和家长受到感动,逐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。所以这一时期鄄城一中的学生中也出现了一批成绩优秀的学习尖子,后来考入高校,有的还出国留学,从这个意义上讲,鄄城一中的干部和教师是问心无愧,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。

十年动乱过去,鄄城一中的干部、教师和广大学生,在这场动乱中虽然受到摧残,但也得到了锻炼,经受了考验,终于渡过了艰辛的十年,迎来了重见天日的喜庆时刻。
编辑:于振民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山东省鄄城一中 版权所有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12002667号-4
联系地址:山东省鄄城县环城南路49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