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概况 > 一所学校和一个时代的60年

一所学校和一个时代的60年

2013年07月15日 10:35:32 访问量:2693

第一部分: 学校初创(19501952

1949101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,急需大量建设人才,中央教育部责成各省政府在每县创建一处中学。1950年,鄄城县委书记阎迎瑞根据上级指示精神,决定在鄄城创建第一处中学,县委决定由当时的县长王平波兼任第一处中学的校长,另调鄄城知名的民主人士费子厚先生任中学副校长,具体负责筹建事宜。费子厚先生是鄄城教育界老前辈,省立第二师范毕业后,长期在鄄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,先后任鄄城小学教师、校长、县教育科长,鄄城第一抗日小学校长和平原省鄄城初级中学校长等。他生活俭朴,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多次掩护过地下党员。与几位同志接受了创建鄄城第一所中学的任务后,即多方奔走,积极筹措办学经费,选聘学校教师。

50年春,学校尚未建起,便借用一完小东面几间民房(原县教研室处),开始招收第一期学生,共两个班,一班为初师,学生三十五人,目的是为鄄城培养小学师资,发展鄄城基础教育;二班为初中,学生也是三十五人,主要任务是继续升学。学制都是3年,这是学校招收的第一级学生,总数70人。

学校创建初期,县里资金比较紧张,不要说大量的建校经费,即使先生等几位建校元老的工资也都以少量小米充当,不发工资。尽管困难重重,工作条件异常艰苦,但先生等人凭着吃苦耐劳,艰苦创业精神,遵照“钱少办大事”、“依靠群众”、“用革命方法”的指示精神,苦心经营,逐步打开了局面,到1951年夏,在城西南隅面积仅二十四亩的校址上,建起了两排青砖房,选聘调来了二十多位教师,草创了鄄城第一所中学。

当时,校园内杂草丛生,到处堆积着建设垃圾,学校本着“勤俭建校”的原则,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义务劳动,师生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自己学校的自豪感,劳动热情非常高涨,各班之间相互挑战和应战,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友谊比赛,师生员工齐动手,车推筐抬,很快清除了垃圾和杂草整平了校园,用砖石铺设了道路,并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树木初步形成了规范的办学环境,奠定了鄄城第一处中学的良好开端。也就是从这时起,鄄城一中形成了自己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,这种传统就是以相对薄弱的物质条件,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,凭着自强不息、不屈不挠的干劲,取得优异成绩。

学校建成后,接着是确定校名,由于鄄城当时隶属于平原省,故定名为“平原省鄄城初级中学”,学校隶属于省政府管辖,校长由省政府任命,第一任校长就是时任鄄城县县长的王平波同志。“平原省鄄城初级中学”即鄄城一中的前身。

1950年夏,学校在新校址又招收了八十名学生,都是初中,分为两个班,这是学校招收的第二级学生。同时,第一级学生也由原址迁往新校学习。当时,学校主要开设了语文、算术、外语、世界古代史、自然、地理、植物和体育课程。学校全部建成后,于1951年建立了党支部,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。县委委派王瑞亭同志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。学校工会和团支部都在1951年建立,团支书记有学生梁希担任。杨振南同志(历史教师)任第一任工会主席。接着成立教导处和总务处,县里任命王瑞亭兼任鄄城中学第一教导主任。陈心著任教导员。同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。学校在教职工中逐步建立了学习、办公、会议、工作汇报、检查、总结以及请假等制度;在学生中建立了考勤、考试、升级、留级等制度,使学校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。教研组也同时设立,学校成立了语文、数学、自然、社会和英语教研组。各教研组负责本组所教学科的计划、进度、作业布置、批改、考察和对本组教师的管理工作。
  
编辑:于振民
上一篇:一所学校和一个时代的60年
下一篇:没有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山东省鄄城一中 版权所有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12002667号-4
联系地址:山东省鄄城县环城南路49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